二月末,朝廷傳來消息:去年八月,匈奴和鮮卑南下,北疆大將軍宋甯破敵於赤城、山陰,斬首十一萬。南匈奴王日暉死,鮮卑回縮五百餘裡。正月,天子為犒慰北軍,起駕巡邊,親往嘉獎,原東朝庶政,暫轉回長樂宮西朝,由太后領尚書台代理。
我聽到這個消息,大吃一驚:「哪裡有天子巡邊的道理?」
「天子巡邊,戍守江山是我朝慣例。太后娘娘監國,放陛下巡邊,熟悉邊疆將領,這是準備將軍政也交給陛下主理了。」周平說著,臉上浮出十分喜悅的笑容,嘆道,「太后與天子能母子同心,並無爭權之事,政出一統,真乃我朝臣民之福,天下之幸。」
我想起南滇小國這裡夫妻、母子、父子鬥得難解難分的亂局,不禁點頭。
南疆春早,三月就已經有了炎熱之氣,一場瘟疫從易門、玉溪漫延。南滇是潮熱之地,幾乎每年都有瘟疫,所以當地滇民索性以季節來給瘟疫命名。但這場春瘟,勢頭比往前要急,迅猛無比,竟在十天之內奪了近百人的性命,五名在那一帶經營的漢商也染上了瘟病,急派奴僕來使領館求救。
我在給本館做足了防疫措施以後,立即和荊佩等人攜藥東去,幸虧時生逃離王城時留給我做報酬的大象阿弟十分熟悉東去的路程,在我的催促下竟用六天功夫就趕到了易門。幾名漢商都是在外行商的積年老手,頗解疫病防治之道,在發現病勢後採取了正確的措施,雖然病重,但還沒有死人。
我先給幾位漢商診脈確定病情用藥以後,立即外出查究當地瘟疫的實況。但這是巫教盛行的地方,大多數村寨都只信任教壇分壇的巫醫和祭司,並不歡迎我進村寨治病,直到幾名漢商病好,當地有跟他們做過買賣的山民才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,抬著病人來找我急救。
我為了用最快的速度趕到易門治病,帶的藥都是這半年裡在南滇研製出來的新藥,藥效要比煎煮的湯藥要強且快,很快就樹立了良好的口碑。對這些病人我不要求診金,卻要求他們每人病癒後,都要對二十個親友宣講我說的治疫基本常識。
易門、玉溪一帶本是滇國二百年前的王城所在之地。因為當地頻頻發生地震,王城才向西遷移,落在蒼山之下。由於故王城在地震中沉入了澄水,神廟和王族宗廟也在水中,所以這一帶的死者都奉行水葬,以示尊祖敬神之意。
水葬污染水源,卻是瘟疫爆發的罪魁禍首。
我教的治疫防瘟的第一條就是禁食生水,亡者必須火化,這與巫教的教導和當地風俗背道而馳,一開始由於接觸者少,又因治病見效者不多,並沒有多大反彈。但過得月餘,隨著治癒的病人的數量增加,治疫常識傳播開來,卻在當地引起了軒然大波。
巫教分壇的祭司竟糾盲目教眾打上門來,幸好有幾個受過恩惠的村寨反應迅速,將我接到寨子裡結寨自保,一場風波,便有驚無險地過了。
春瘟是民生大事,況又發生在開發程度較高的故王城所在之地,王廷和巫教本該及時派人救治,但此時兩方正處在對峙爭鬥的時候,誰也沒有遣使救治,只有當地山民惴惴不安地求神祭祀。
周平接了回報,得知我已跟當地部落進行了半官方性質的接觸,試圖與他們一起防疫治病,大喜過望。連忙召集境內漢商,調派藥材,加派人手來聽我調令,趁機市恩於民,收買人心。
我手下有了能幹的文吏,便將染病治癒並願意隨我治疫救人的山民組織起來,進行統一編制,負責當地防治瘟疫、亂時治安、春季耕種等事務。
越是危亂,越容易造成權力真空,使六神無主的百姓重新承認統治者,這由防治瘟疫而衍生出來的臨時安民組織,已經是我照搬了後世政府的幾大基本職能捏合起來的。架構遠比部落村寨式的自然權力組織合理,在危亂時各司其職,凝聚力和應變能力相對來強悍,短短一個多月,就已經收攏了臨近六十多個部落和村寨,兩萬多人。
這已經相當於在其國內另行構建了一套絕不相同的行政系統,只要危機過後,再依情依理依利將之維持下去,這足以危及其政治根本。可惜如此大事,巫教與王廷竟沒有絲毫警覺——其實當地督司和祭司都已經意識到了大權的旁落,可惜王廷和巫教上層正在進行權力爭鬥,連春瘟都不治了,誰還有空理會這瘟疫橫行之地的小小變故?
周平和徐恪眼見易門事有可為,便鼎力支援,加派藥材人手,務求將這臨時安民組織的影響輻射出去。有人有藥有組織,我所住的易門聯寨瘟疫經一個多月治理,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。
到了四月末,玉溪以東的瘟疫形勢越發惡化,開始有人棄家而逃,向我們所在的易門聯寨奔來。
我預料會有這種情況,早派人在聯寨之外的荒野裡另結了許多臨時的救急茅棚,派人防守聯寨四周,阻止疫區流民直接入寨:「所有從疫區逃過來的人,一定要先隔離觀察,剃去鬚髮,剪去指甲,用石灰水泡過澡,全身潔淨,確定無病,才能加入易門聯寨。記得,不能心軟,有敢不遵守禁令直接放人入寨的,趕出寨去!」
疫情嚴重,我也顧不得人情了。好在這個時代交通不便,相隔百里以上的村寨基本上就沒有親戚關係,又相對蒙昧,聯寨的山民執行起禁令來倒也沒有多少不好意思。這樣一層一層地推行下去,聯寨之外又起了新寨。
可即使新寨一座的擴建,聯寨外的流民還是越來越多,流民帶來了驚人消息。原來玉溪那邊竟足有二十幾個部落和村寨為瘟疫全滅,沒死的人紛紛四散逃走。我頭痛無比,嘆道:「聯寨能庇佑的人有限,我們如果守在這裡,坐視瘟疫流毒,會造成更大的傷亡。」
荊佩嚇了一跳,叫道:「雲郎中,妳不是要出去吧?王廷和巫教都不派人來救治治下子民,我們憑什麼替他們收拾殘局啊?」
「正因為王廷和巫教不出手,我們才要出去。妳看這麼幾天工夫,新寨之外居然又起了三十座新寨,一千多人。外面該亂成什麼樣子?如果再沒有人把疫區全部巡視一遍,安撫人心,只怕自南華以來的疫區,真會變成鬼域。」
虎賁衛隊長譚吉自聯寨成立以後,就和屬下的衛士領著各部落村寨的青壯成立了聯寨治安防疫隊,負責一應的安全工作,聞言點頭:「我也贊成外出,否則無助的疫區流民會將易門聯寨視為最後的庇佑之所,紛紛跑到這裡來。到時候易門聯寨將會面臨疫病、短糧、暴民衝擊的威脅,垮掉的可能性相當大。」
主意既定,當下召集易門聯寨所有的長老過來議事,此時的易門聯寨已經擴張到了一百二十七個部落和村寨,其中也不泛具備一定草藥知識的巫醫。這些巫醫經過這些天的防治瘟疫,也漸漸摒除祭祀治病為主的惡習,能派上用場了。
對於我提出的派醫隊外出巡視疫區,幫助各村各寨防治疫病的提議,不乏支持者,但持偏安一隅的想法的長老也不在少數,更多的人則在兩者間搖擺不定,時東時西。
我初時還想曉之以理,和和氣氣地把事情辦了,但利害關係一說再說,都還是七八個長老不願意出人出力,我也不禁惱了,冷冷道:「既然幾位長老不肯出力,就請退出聯寨,以後自己的部落和寨子裡出現任何事故,都休想再向聯寨求助!」
幾名長老聞言大驚失色,紛紛抗議,我「砰」的一聲將手裡的漆杯往案上一放,目光逼視過去,等他們住口以後,才道:「肯幫助別人的人,才有資格獲得別人的幫助;想拋棄同胞的人,就要做好被同胞拋棄的準備!我道理已經講明,準備不出人力的部落和村寨,現在就走!」
「聯寨是我們本地部落村寨結成的,妳這個外人憑什麼做主?」
大叫的這個部落長老好像是第三批結盟進來的,他的部落有四千多人,在易門聯寨裡是相當大的一個部落了,難怪他說這話底氣如此之足。
我是以防疫首腦組建易門聯寨的,因為最初結盟進來的侉長老他們的村寨都是直接受了我的恩惠,自然推我為首;第二批結盟的是些小部落村寨,自然以第一批為核心;如此推定才形成了我為聯寨之首的默契,但默契畢竟沒有明說。也難怪這些大部落的首領長老,在一看到聯寨勢大以後,會生出別樣心思,想將我擠下來了。
有這心思的人,這裡有多少?
我站了起來,走到那長老面前,對他張目戟指的怒容視如不見,審視著他,反問:「我是外人?我不能替聯寨做主?這是你想的?」
那長老本來欺我年輕,以為大聲呵斥能嚇我,哪料我這人是不吃嚇的,根本不將他放在眼,氣勢頓時弱了半截,聲氣小了一點:「不止是我想的,大家都這麼想!」
侉長老氣得暴跳如雷,罵道:「阿昌,雲神醫是聯寨首領,這事我們從一開始結寨就已經定下了!你不就想排擠了雲神醫,然後仗著部落大欺壓我們這些小部落嗎?還在這裡滿嘴胡言,挑是生非,你已經被趕出聯寨了,誰還跟你是『大家』!」
我對侉長老一點頭,擺手示意他身後那批與我共患難時間久的一群長老安坐,轉頭向那些神色不自然的長老望去,淡淡地問:「不承認我是聯寨首領的,還有哪幾位?」
樓裡一片寂靜,竟是誰也沒有說話。他們不想出面得罪我,我現在可沒有耐心再等他們磨蹭,直接道:「那麼,贊同我任聯寨首領的,留下來接著議事,反對的,請離開!」
包括阿昌在內,沒有誰離開,我再問:「誰走?誰留?」
還是沒人動,阿昌氣急敗壞,破口大罵:「你們這群膽小鬼、大膿包!背後說人的時候個個嘴快,事情到了,都躲著不敢出來!」
他一怒而去,譚吉皺眉,輕聲道:「這是個潛在威脅,放?」
「他捨不得走!」
果然,阿昌才一下樓,外面便傳來一陣汙言穢語,倚樓一看,卻是阿昌的兒子領著一群部落裡的青壯正在破口大罵,存心攪散聯會。
譚吉臉色鐵青,一聲呼嘯,樓下兩名虎賁衛立即持刀沖了出去,揮刀就砍。因他們退出聯寨的消息未定,兩虎賁衛都是反轉刀背來用,並沒下殺手。
我點頭贊道:「這樣很好。」
話猶未落,突見阿昌的兒子跳出下面的戰圈,反手從腰後抽出幾柄短投矛,望准了樓上的我甩了過來。我左側的荊佩輕哼一聲,順手從旁邊操起一隻青銅食鼎,舉重若輕,往那矛來處一套,「鐺鐺」幾聲,幾柄短矛都被食鼎撈了進去。
譚吉略帶驚詫地望了荊佩一眼,怒斥一聲,一躍下樓,身在半空已經拔出了環首刀,厲喝一聲:「小子!你敢暗算首領!」
那壯漢也一身勇力,見他躍下,夷然不懼,舉矛擋格。譚吉當頭一刀,將他手中的兩支短矛斬斷。刀勢一盡,轉而橫劈,頓時將那壯漢的頭顱斬了下來。他染了一身血,更形兇悍,見阿昌想逃,一步竄上前去,揮刀就砍。
我不再外看,轉身坐回原位,荊佩將那盛著短矛的食鼎往我身前重重一放,似笑非笑地環視了眾長老一眼,雖不說話,但她這一手露出來,其中的威脅意味不言自明。
聯寨眾長老從沒見過虎賁衛的兇狠,也想不到他們心中的大部落首領阿昌在譚吉眼裡,會說都不說一聲就殺了,心中震駭異常。再看荊佩看起來文文弱弱的一個女孩子,竟舉鼎收矛,輕如舞蹈,一時俱沉默無言。
譚吉一身是血地回來,告知阿昌和他所附的叛逆都已被誅殺,問我後繼事宜。我想了想道:「阿昌部既然沒有長老和繼任者,那就將它拆散了分到各部落去吧!」
此時的各小部落村寨雖然攻伐不大,但大部落卻時常四處挑戰,給本部落搶奪田地、奴隸、牲口。阿昌的部落強盛,在座就有不少小部落曾受他搶掠。此時聽到要將阿昌部拆散分給各部,好幾個長老便面露喜色,只是又有疑慮。
「譚令長,阿昌部傳言強盛,你可能攻下?」
譚吉「嘿嘿」一笑,朗聲道:「若全是由我本部衛士攻打部寨,有兩百人就足夠了;如果由我領聯寨青壯攻寨,五百人就夠了。」
我看了眾長老一眼,沉吟片刻,問道:「我準備以譚令長為將,徵集各部落村寨兩千能戰之士前去攻打阿昌部。事成以後,其部內子女、財帛、奴隸、牲口都按各部落在征討時出力的程度分配,各位長老意下如何?」
這一步如果踏出去了,易門聯寨便徹底完成了從民間自救組織向政治利益聯盟的轉換,從此以後,巫教和王廷想再插手進來,可就沒那麼容易了。
阿昌部是易門最富裕的部落,平常又驕橫,此時一眾部落長老聽到可以按照出力的大小分配他部內的財產子女,都不禁色變。反對者當然有,但還處於弱肉強食狀態下自然分化成的各部落,其道德觀還沒有達到公正的高度,大多數人更願意得到利益。
於是各部落村寨的長老,少的出五六人,多的出二三百人,都是各部落能戰的精壯之士,隨著譚吉前去攻寨。只用了一天時間,還沒有組成有效抵抗的阿昌部便煙消雲散。幾名文吏統算了一下戰後所得人口財帛,當天晚上就按出力的比例分割了下去。
經此一事,我再提及成立治疫隊,從各部落調集人手藥材,分成十二隊派往疫區,竟沒有誰出言反對,比往日商議事務的進程不知快了多少倍,一時半刻就已經分派停當。
民主?恩義?在這種時候,似乎都遠不如獨裁和利益行之有效,能最大程度地做出機動調度。